泉州市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召开:制度创新赋能绿色发展与两岸融合
2024年4月28日,泉州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以“数智绿都建设再添制度动能”为主题召开,聚焦生态文明、两岸融合、体育强市三大战略,通过多项关键性决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华主持会议,8名常委会组成人员全勤出席,全程彰显人大监督刚性力度。

核心议程速览
1. 绿色治理制度性突破
高票通过《泉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修订)》,首次将“双碳目标监督”纳入法定职责
审议全市环境状况报告,揭晓年度PM2.5均值降至18微克/立方米,晋江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100%
部署排污权交易数字化平台建设,计划年内释放50亿元绿色金融额度
2. 对台交流创新性破题
祖庭文化交流专项审议获全票满意测评,明确2024年新增10个两岸共祭非遗项目
通过《关于设立闽台宗亲文化交流基金的决议》,首期规模5000万元
3. 体教融合系统性升级
基层体校建设调研报告揭示关键数据:全市青少年运动员注册数同比增长23%
确立2025年前建成“市-县-校”三级训练体系目标,配套专项财政预算1.2亿元
重磅行动清单
环境治理攻坚:启动“智慧生态云脑”工程,布设500个AI污染溯源监测点
两岸文化纽带:规划建设海峡祖庭文化数字博物馆,实现2000件涉台文物3D云共享
体育强市筑基:推行“冠军进校园”计划,全年开展奥运冠军特训营36场次
特别关注:人事动态

会议表决通过3项关键人事任免,涉及生态环境局、台港澳办、体育局主要负责人职务调整,释放“专业人做专业事”的鲜明用人导向。新任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现场签署《晋江流域保护责任状》,立下“2024年生态损害赔偿金突破1亿元”军令状。
徐华强调:
“要运用人大立法权打造‘泉州样板’——
① 以《议事规则》修订为契机,构建全国领先的生态文明监督制度体系;
② 激活‘世界闽南文化发祥地’优势,建设两岸民间交流‘第一城’;
③ 创新‘体教融合泉州模式’,力争2026年省运会金牌数翻番。”
此次会议释放出泉州在绿色转型、文化纽带、人才培育三大赛道的强劲改革信号,为实施“强产兴城”双轮驱动注入制度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