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 记者报道
在美国政府持续加征对华关税的背景下,中国跨境电商非但未受重创,反而迎来订单量激增。敦煌网数据显示,自4月15日起,平台单日交易额连续同比翻倍增长,97个国家交易额增速超100%,其中美国、英国等欧美市场贡献核心增量。阿里巴巴国际站美妆卖家尹林透露,过去一周对美订单量增长30%,交易额同比增加10万美元。这场关税风暴中,“中国制造”的供应链韧性、市场多元化策略与技术赋能成为破局关键。
订单逆涨:美国消费者提前囤货

美国客户因担忧关税导致商品涨价,掀起“抢购潮”。深圳TikTok电商运营负责人缪银子表示,4月美区销售额上涨超40%,部分客户单次采购量达平时5倍。小红书宠物食品卖家曾军称,其美国订单量稳定在每日2000单,部分商品通过“老带新”团购模式实现销量小高峰。
尽管关税导致成本上升,但中国商品仍具价格优势。女装类目卖家算账称,即便关税增加200%,售价最多上浮30%,对比海外同类产品仍具竞争力。一家电动代步车企业负责人直言:“涨价只是销量多寡问题,而非生死考验。”
供应链韧性:海外仓与转口贸易破解关税困局
中国跨境电商通过优化供应链布局对冲风险。越域网CEO王洋指出,拥有海外仓的卖家受关税影响有限,因美国市场缺乏替代品,“即便涨价,消费者仍愿买单”。例如,SHEIN在墨西哥建设百万平米仓库,实现北美地区“48小时达”。
转口贸易成为另一突围路径。部分企业通过越南、马来西亚等第三国中转,规避关税限制,物流商承担税费并保证清关时效。陕西某服装企业利用AI设计技术,将欧美大码睡裤从设计到量产周期缩短至7天,研发成本降低40%。
市场多元化:新兴市场成增长新引擎
企业加速开拓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2024年浙江跨境电商出口规模达2141.3亿元,同比增长19.1%,杭州超6万家企业贡献全省近三成份额。墨西哥、巴西等站点依托人口红利与政策优惠崛起,中国卖家在Shopee、Lazada等平台贡献超60%的GMV。
品牌化策略亦见成效。安克创新通过DTC模式在北美实现年销23亿美元,溢价率达45%;大疆无人机凭借技术垄断优势,即便涨价仍主导市场。
技术赋能:数字化工具提升抗风险能力
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AI与大数据技术深度应用。Temu投入数亿元升级IT系统,实现全链路数据透明化;阿里国际站AI客服降低70%人力成本,AI选品工具爆款预测准确率超80%[6]^。TikTok直播带货直接对接工厂,砍掉60%中间环节成本。
未来展望:危机倒逼行业升级
国务院近期出台《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明确支持企业通过技术升级与合规化运营应对挑战。跨境电商从业者普遍认为,关税冲击加速了低效模式出清,倒逼行业向品牌化、全球化进阶[7]^。正如深圳卖家李兴瑞所言:“除非美国人不用这些商品,但全球找不到比中国更成熟的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