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泉州浦西万达广场的"全球新品实验室"里,00后消费者林雯正体验某国际品牌还未上市的美容仪,这是该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首场线下体验活动。这样的场景正成为泉州商业新常态——2025年上半年,全市引入区域首店、品牌首发活动达217场,带动高端消费同比增长38%。市商务局最新数据显示,通过"商圈重塑+首发经济+城市奥莱"三轨并行,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100亿元,增速居全省首位。

东海泰禾广场的转型最具代表性。这个曾以传统零售为主的综合体,如今一层开辟了800平方米的"城市奥莱名品汇",集合了轻奢品牌的过季商品,折扣率维持在3-5折。运营总监透露,改造后周末客流量翻番,30-45岁家庭客群占比提升至62%。两公里外的城东万达则着力打造"24小时不打烊"商圈,夜间经济占比从12%跃升至29%,其中凌晨消费的三成来自周边跨境电商产业园的年轻从业者。
晋江经验正在商业领域延续。安踏集团在总部大楼开设的"冠军博物馆"成为工业旅游热点,限量版跑鞋首发日吸引3000人排队;石狮国际轻纺城将面料市场升级为"设计师集合空间",每月举办原创服饰首秀。值得关注的是,这些项目都嵌入了智慧商业系统,比如中骏世界城通过AR导航实现"首店打卡积分兑礼",这种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使顾客停留时间平均延长47分钟。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将重点推进"刺桐商脉"计划,包括建设中山路历史文化商业走廊、培育10个本土品牌首发平台等。华侨大学经济研究所专家指出,泉州商业的独特竞争力在于"制造业基因+世遗流量+侨乡资源"的三重叠加,建议未来在跨境首店引进和闽南文化IP开发上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