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薄饼卷起千年乡愁 泉州润饼菜传承中绽放新生机

泉州新闻网2025-06-26 13:49:5827

  清明时节的泉州古城,78岁的吴金妹正在老宅天井里摊制润饼皮。竹匾上的面团在她手中划出完美的圆弧,铁鏊子升腾的蒸汽里,一张张薄如蝉翼的饼皮渐渐摞成雪白的山丘。"这门手艺我做了六十三年,现在眼睛花了,可手上的力道还记得。"老人说话时,院子里那株百年含笑树正飘落花瓣,沾在刚出炉的饼皮上,像撒了一层香雪。

1.png

  作为闽南地区特有的节令美食,润饼菜承载着深厚的文化记忆。在涂门街的"瑞兰润饼铺"里,第四代传人陈志强严格遵循古法:高筋面粉要醒足六小时,鏊子温度恒定在180℃,每张饼皮的直径误差不超过半厘米。他的工作台上排列着十二种馅料:胡萝卜丝与三层肉慢炒三小时的"金包银",海蛎煎碎成的"海珍珠",还有用十几种香料腌渍的浒苔粉。"曾祖父那会儿挑担叫卖,现在我们要把这份精细装进外卖盒。"他边说边将润饼卷成婴儿手臂粗细,保鲜膜上印着二维码图案。

  这项传统手艺正迎来创新浪潮。华侨大学食品科学院的监测数据显示,近三年泉州新增润饼相关个体工商户47家,其中28家由"90后"经营。留学生黄思颖开发的低糖版润饼皮加入山药粉,在跨境电商平台卖到东南亚;老字号"林记"则推出火锅润饼套餐,让顾客自选龙虾、松露等高端馅料。但最受欢迎的仍是传统组合,65岁的台商王建国每年清明都来采购:"咬下去满口春天的味道,连岛上的阿嬷都说和记忆里一模一样。"

  在泉州非遗保护中心的档案室里,收藏着1912年的润饼担子照片。中心主任李伟民介绍,今年启动的"闽南味道基因库"项目,已对十七家老店的工艺进行数字化保存。当暮色笼罩文庙广场,随处可见一家老小围坐分食润饼的场景。薄如纸的饼皮裹住山海之味,也卷起了绵延千年的文化根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