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有哪些专业

泉州新闻网2025-09-13 14:11:585

  在东南沿海的鹭岛之滨,坐落着一所被誉为“南方之强”的高等学府——厦门大学。这座由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学府,历经百年积淀,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交叉融合深入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近年来,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考生与家长将目光投向这所“中国最美校园”,而其多元化的专业布局与人才培养体系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厦门大学目前共开设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个学科门类的104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学健康四大板块为支柱的立体化学科生态。在人文社科领域,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新闻传播学等传统优势学科持续领跑。经济学院的财政学、统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均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其中应用经济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类学科。法学院作为中国现代法学教育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国际法学专业依托国家高端智库,在南海问题、国际投资法等领域形成显著特色。

  理工科领域则展现出强大的创新动能。化学化工学院拥有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专业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近年来在纳米材料、新能源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海洋与地球学院依托地处南海之滨的区位优势,构建了从科考船队到深海观测系统的完整研究体系,海洋科学学科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连续多年位列全球前10%。航空航天学院则与厦门市政府共建航空航天产业园,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医学健康学科建设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医学院拥有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疫苗研发、肿瘤免疫治疗等领域成果显著。2021年新成立的公共卫生学院聚焦海洋医学、热带医学特色方向,为国家培养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专门人才。值得一提的是,厦大在交叉学科领域布局前瞻,先后设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医学工程等新兴专业,推动学科边界融合创新。

  在人才培养方面,厦大实施“宽口径、厚基础”的大类招生模式。考生可通过人文科学试验班、社会科学试验班、自然科学试验班等11个大类平台入学,在经过一至两年的通识教育后根据兴趣与特长进行专业分流。这种培养模式既尊重学生选择权,又强化跨学科基础能力培养。同时学校设立“博伊特勒书院”等荣誉教育项目,为拔尖学生提供定制化培养方案。

  国际化办学是厦大专业的另一大特色。与英国创意艺术大学合办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合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采用“4+0”“2+2”等多种培养模式,学生可获得中外双学位。学校还开设了国际商务、会计学(ACCA方向)等全英文授课专业,吸引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前来深造。

  在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浪潮中,厦大持续推进专业动态调整。近三年新增储能科学与工程、演出艺术管理等8个紧贴国家战略需求的新专业,同时优化调整部分传统专业课程体系,将人工智能、海洋文明等特色元素融入各专业培养方案。这种“传承与创新并举”的专业建设思路,使厦大始终保持学科竞争力。

  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厦大的专业发展始终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依托厦门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海丝”核心区等多重区位优势,该校的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旅游管理等专业深度参与地方建设,每年为福建省输送超过60%的高层次人才。嘉庚创新实验室、翔安机场研究院等产学研平台,更成为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

  纵观厦门大学的专业布局,既保持了人文社科的传统优势,又强化了理工医工的创新动能,更在交叉前沿领域抢占先机。这种多层次、立体化的专业体系,不仅为学子提供了多元成长路径,更彰显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科技进步中的使命担当。正如校长张宗益所言:“我们致力于构建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的专业体系,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赛道。”

  随着2023年招生季的来临,厦门大学将继续优化专业结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学子。在这所面朝大海的学术殿堂里,百余个专业正如同绽放的凤凰花,等待着年轻学子们前来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